一生於颱風中的台灣豆

Taiwan's Typhoon-Born Coffee
『台風』 COFFEE BOX
一生於颱風中的台灣豆

台灣咖啡豆大事紀

百年來的2次風暴與3波發展

台灣是颱風之島,是世界上極少數需對抗颱風的咖啡產國 回顧坎坷波瀾的台灣咖啡種植史,亦曾經歷兩次巨大的風暴侵襲 竟也是因九二一大地震及納莉風災,開啟如今的咖啡種植第三波

序曲:清末引進

清朝末年,原本做茶葉輸出的德記洋行,打起了在台種植咖啡的主意。

1884年

英商德記洋行引進咖啡種子,試種於三峽

第一波:日治時期

政府設3座園藝試驗場培育咖啡,積極推廣並導入企業於各地經營,台灣成為當時日本在海外最大的咖啡栽植基地。 (圖片:1933住田咖啡農場種苗養成場/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)

1897年

探查清末引進的咖啡,並徵收培育於台北縣茶葉試驗場,惜成果因颱風全毀

1902年

成立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

1904年

陸續推廣到台東花蓮高雄等地區

1910年

台灣咖啡參加「關西府縣聯合共進會博覽會」獲四等賞

1918年

成立士林園藝試驗分所、園藝試驗場嘉義支場培育咖啡苗並推廣到雲嘉南地區栽種

風暴一:太平洋戰爭

太平洋戰爭爆發。咖啡屬嗜好飲品而非必要作物,導致許多既有咖啡園地因戰時需求改種。

1941年

太平洋戰爭爆發

1942年

台灣全島咖啡栽種面積近千頃,抵達高峰後逐年減產。

1945年

日軍撤守,既有咖啡農園陸續由國民政府接管

第二波:國民政府與美援

國民政府受美援協助,建立現代咖啡工廠,年產量及單位產量均超過日治時期。其中以雲林斗六為代表。 (圖片:雲林經濟農場咖啡工廠烘豆機/來源:國家文化記憶庫、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)

1953年

巴西發生霜害,美國要求亞熱帶國家多栽種咖啡,以抑制高漲的期貨價格

1954年

美國農業專家來台考察,協助台灣咖啡復耕

1956年

農復會指派專家赴美研習,並帶回抗葉鏽病品種

1960年

位於雲林斗六,遠東最大的新式咖啡加工廠開工。擁有從生豆處理到烘焙磨粉等一貫的作業線,製成罐裝研磨台灣咖啡產品。農場則在荷苞山、二尖仔等地。

風暴二之一:全球化的逆襲

美援結束,中南美洲等咖啡產國擴產,政府積極加入國際經貿組織。在全球化的競爭下,成本較高的台灣咖啡農進入黑暗期。

1965年

美援結束

1968年

咖啡豆進口關稅調降

風暴二之二:921大地震及風災

歷經三十多年黑暗期,在千禧年前後連續遭遇地震、風災,山區農地一夕間遭土石流摧毀。豈料,竟成台灣咖啡捲土重來的契機。

1999年

921大地震

2001年

桃芝、納莉風災

第三波:小而美的精緻化未來

風災後,古坑咖啡節領頭重燃民間熱潮。適逢追求小而美的精品咖啡運動,茶業改良場以咖啡品鑑為核心協助咖啡農,台灣咖啡重新獲得國際關注。

2003年

雲林古坑舉辦台灣咖啡節

2009年

阿里山咖啡獲得美國精品咖啡協會(SCAA)年度最佳咖啡第11名

2010年

茶業改良場接掌咖啡試驗研究計畫。 並陸續從咖啡評鑑、輔導栽植、後製技術、防病蟲害四方面協助咖啡農提升品質。

2021年

農糧署委由民間與國際組織卓越咖啡聯盟(ACE)合作,舉辦「2021典藏臺灣精品咖啡國際競標」,選拔台灣咖啡國家隊,透過國際平台公開競標。

國際看台風

台風咖啡講座

關於台北國際咖啡節

About Taipei Intl’ Coffee Fest
年度形象影片

咖啡館就是你家

會議風格背景下載